杨明老师作品分享——职场胜任力:欲成人间事,先破心中贼
杨明,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首席人力资源官兼商学院院长,人生与职业规划师。
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31岁获得高级职称,在国企、民企拥有近3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本文节选自杨明老师《职场胜任力:职场的关键3年这样做》书中第二部分: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心学大师王阳明讲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总结将近 30 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我认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不是最难的,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才是最难的。职场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心中贼”,这些“心中贼”阻碍了职场人,尤其是职场新人的发展。这些“心中贼”就在我们身边,需要加以提防。
该图作者 ar130405
01客观困境贼
职场新人面对困境和逆境,往往心生畏惧,但偏偏不承认是自己气馁了,一定要把原因推给外界,推给客观条件,甚至推给个人性格。
以做业务为例,团队里永远都会有一些若隐若现的声音,这些声音无外乎“我们的品牌在当地还不够响亮”“竞争对手的强大超出想象”等,诸如此类的声音永不消失,尤其在创业者或者新建机构的新人中更是不绝于耳。
听到这些声音我特别纳闷,难道说这些话的人不知道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后来者必然要面对先到者更强的品牌影响力。难道他们认为一个刚刚建立的团队马上就会比先到者更加强大?但职场人真的连基本常识都缺乏吗?不是的,是职场新人看了太多网络上的成功案例,以为成功不应该这么难,或者认为自己既然付出了心血,就一定会旗开得胜、无往不利。谁说一定会是这个结果?
该图作者 Moondance
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能够挺过 10 年的,只有2%。不要以为没挺过的那98%的企业都是一群不够聪明、懒惰和目光短浅的人创办的,创业者中有许多人比在成熟企业中身居高位的一些职业经理人更聪明、更勤奋、更有眼界。只不过他们中有许多人最终“成功地”在困难面前找到了原谅自己的理由,倒下了或者逃走了,这些理由就是“客观困境贼”。
02家大业大贼
许多人加入大机构总会抱有一种幻想,觉得机构家大业大,得有大公司的样子,尤其在花钱方面应该大方一点。但任何大机构都曾经是小机构,都是创业者一点一点做出来的,传到后继者手上会变成什么样不好说,但只要还是创业者掌舵,他大概率不会用花架子自己骗自己。
一些职场新人面对这个现实会有些失望,可能会想:“没有打算拿出大钱,就不要想去做大事。”但当年的创业者也没有多少钱,仍然把机构做到了今天令许多年轻人向往的程度。
从“没有钱”这个起点到“今天这个程度”之间的距离就是创业者的价值,而从“有些钱”这个起点能够走多远就是后继者的价值。
该图作者 Ron Hoekstra
我的家乡在松花江边,上游有一个松花湖,湖里产三种名贵的食用鱼,因为三种鱼的名称中都有一个“花”字,因此被称为“三花”,它们分别是喜欢在湖底下陷处躺卧的鳌花鱼、在水体中上层的鳊花鱼和在水体中下层的季花鱼。湖最深处有几十米,每种鱼分布在不同的水层中,很少去另外“两花”的所在水层闲逛,但它们都活得很好。
总体来说,社会是一个湖,机构只是湖中的一个水层,员工是鱼。如果适应这层水,鱼会活得很开心;如果不适应,但又希望在这个水层待下去,就要想办法去适应。适应不了水层温度、深度和水流速度,也不要抱怨,更不要想着让这个水层兼具你个人理想的状态,去寻找适合的水层就好了。
03小资心态贼
小资生活谁都想过,收入不菲,并且可以经常性地度个假,晒晒照片,岁月静好。
这种生活除了富二代这个“职业”,还有什么样的工作能提供?作为一个职场人,尤其是职场新人,有没有办法又有钱又有闲?可以说,没有。想有钱就无法有闲,想有闲就没有钱赚,竞争激烈的职场不会对某个人格外好,让一个人同时拥有鱼和熊掌,普通人唯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奋斗只能在工作上跟小资心态绝缘,跟“大树下面好乘凉”心态绝缘。职场新人在进入机构之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全力以赴。什么是全力以赴?如果努力是用力到痛苦的程度,那么全力以赴则是痛苦到时刻都想放弃的程度。
该图作者 Ylanite Koppens
想拥有美好生活,工作上要奋斗,生活上也要奋斗,即便挤出空闲时间,也要用这段时间努力让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唯一不要的就是闲散的生活。想要这种生活的人早晚会离开一个不断前进的机构,要么干得不舒服自己离开,要么业绩不好被机构辞退。
04迷恋权力贼
许多职场人迷恋权力,事实上无论什么岗位,只要有责任,就会有相匹配的权力,但如果迷恋权力,那无论职位高低,在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之下,结局一定是出局。
我见过许多职场人,尤其是职场新人倒在这个贼的面前,给了他们责任与权力之后他们就开始排位,接着画地为牢,把职责描述得清清楚楚,将势力范围变成禁地,不许任何人踏入,有的甚至不仅是不许踏入,更是看谁走近都觉得可疑,觉得好像都是奔着夺取自己权力来的。
职场新人如果刚刚有了点权力就得意忘形,觉得自己了不起,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出这样的“心中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