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共服务及创新对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发展的重要性与影响研究
安邦智库(ANBOUND)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是由地方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最佳案例之一。经过八年的奋斗和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以占全国1/25的人口和1/120的区域面积,贡献了全国1/15的GDP、1/7的高新技术企业、1/5的科创板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从1.5万家上升到4.7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1.5%上升到15%、新设企业累计增幅84%。G60九城市充分利用和发挥国家战略平台整体优势、比较优势、先发优势,使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上升为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一带一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点。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之所以能取得长足发展,除了有效市场的刺激和推动之外,有为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九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及相关创新,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一、国家支持明确了G60科创走廊发展的战略定位
最高层的战略远见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的根本源起。2007年8月23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在上海工作期间视察松江时指出,“松江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与长三角周边城市的分工合作,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水平。”该重要指示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的指路明灯。作为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松江坚定选择了发展实体经济、立足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方向,由此也确立了G60科创走廊发展的创新基因。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推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G60科创走廊被正式纳入中共中央、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1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赋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先试先行的重大使命和“三先走廊”的战略定位,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的战略目标。2021年3月,国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瞄准国际先进科创能力和产业体系,加快建设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提高长三角地区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二、跨地区协同机制有力保障了G60科创走廊发展
在国家层面的一系列支持下,围绕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共同建立了“央地联动、区域协同”的创新与合作实施机制。
在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度重视在法治环境下的精准制度创新和有效供给,认为只有维持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才能支持G60科创走廊新质生产力的常态化发展。在产业协同方面,在九城市政府的共同推动下,G60科创走廊从多方面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在金融服务领域,在三省一市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下,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构建起多维度综合金融服务矩阵,推出专属科技金融产品系列,构建起债权、股权、基金等联动的金融服务生态,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牌照、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打造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在人才利用方面,九城市协同推动制度创新,建立了互认互通的人才合作机制,一体化统一人才认定标准和流程,大幅提升人才跨区域流动便利性。在政务服务方面,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是三省一市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创新推出的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服务模式。在法治化方面,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度意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为了强化法治化环境,G60着眼协同立法,健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实体化运作G60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发挥平台作用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联动多种优质要素,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搭建平台,聚合科创企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专业咨询服务机构,为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的科创企业提供创造性的专业服务,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赋能。
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提供了精准有效的政策支持,对于进一步促进G60科创走廊营商环境的改善、推动G60科创走廊的产业协同发展、助力科创要素向G60集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为G60科创走廊实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未来,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深入,G60科创走廊的可持续发展仍然有赖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进一步提升。